黄冈:经纪人活跃售粮一线托市把关严
发布时间:2014-11-13 新闻来源:粮油市场报
11月7日,正值立冬,在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粮食储备库,粮食收购现场热火朝天,大卡车布满了大路两旁。
前来售粮的粮食经纪人江意良,是浠水余堰粮站的下岗职工。“今年收了1100吨中晚籼稻,均价1.2元/斤,除了种粮大户,现在农民基本上不上门售粮,都是粮食经纪人逐家逐户上门收购。搞得好,1吨可以赚二三十元,如果质量不达标返工的话,还有可能亏。”江意良说。
据浠水粮食储备库主任张纳新介绍,浠水县像江意良这样的“大贩子”有七八十人,“大贩子”下面还有不计其数的“小贩子”。他们通过向农民收毛粮,清杂整晒,再卖给国家托市收购企业赚取利润。“现在农民基本上不直接到托市收购点卖粮,一是 怕麻烦,现在农村都是老人、妇人,生产力有限;二是运输不方便,直接售粮综合算账不划算;三是农民生活条件好了,也不差这点钱。”张纳新说。
“今年托市粮收购,质量把关我们比任何一年都要严。”张纳新介绍,“但我们承担的压力也很大,既要多收粮,又要收好粮,但实际工作中两全其美却很难。今年托市收购启动比较晚,而且收购高峰期天气又不好,到目前为止,我们只收购入库9000吨粮食,同比减少4000吨,只完成计划的34.6%。”中储粮黄冈分公司监管办副主任熊国平24小时常驻浠水储备库。“我们每天要做好四件事:看数量、查质量、协调资金供应、确保储粮安全。”在收购现场,巨型自动扦样机一针见底,载粮大卡车的样本随着吸粮管道进入 检验室,检验人员根据水分、杂质、沤黄,综合评定等级,扣水除杂,依质论价,避免了过去人工扦样工作量大,且定级不准,鱼目混珠的现象。
在20公里外的中禾粮油集团公司,与该公司的自主收购火热场景相比,中晚稻托市收购却相对冷清,前来售粮的农民和粮食经纪人寥寥无几。“中禾公司是黄冈直属库英山分库租仓收购点,前些天有些粮食经纪人来售粮,由于质量不达标,打回去的比较多。”收购人员解释说。
而中禾公司董事长陈新友却道出真正原因:“托市收购,委托收购企业完全没有自主权,积极性不高,异地租仓收购更难。”今年以来,农发行黄冈市分行一方面坚定不移执行托市收购政策,另一方面按照“保优质企业,不保劣质 企业”的指导思想,支持骨干企业优质稻加工,确保市场大米供应。分行支持的8家市场化收购企业稻谷年加工能力达69万吨,完全能够满足黄冈市64万吨商品粮的加工需求。
据陈新友介绍,为解决粮源不足和粮食品种不优等问题,中禾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建立示范基地2.3万亩,并与200多个自然村签订种植收购合同,优质稻种植面积达10万亩。农发行向中禾公司贷款3000万元,企业自筹资金2800万元,计划今年收购中晚稻5万吨,目前己收购2万吨,其中优质稻1.3万吨,均价1.41元/斤。
截至10月末,黄冈市分行已累计发放中晚稻托市收购贷款2.84亿元,收购入库中晚稻1.94亿斤;发放政策指导性粮食收购贷款0.9亿元,收购中晚稻0.74亿斤。
分享到: | qq空间 | 新浪微博 | 人人网 | 豆瓣网 | MSN | 腾讯微博 |